『春秋』就是人性

 

(清華易策觀復齋 創會副會長 E17 林佩莉)

如果沒有經過「大過」(易經其中ㄧ卦),不要說自己懂人性,如果不懂人性,不要說自己已瞭解『春秋』。孔子做『春秋』時已接近晚年,所以到最後一則「獲麟而絕筆」,『春秋』算是孔子最高的智慧結晶。

孔子很有名的一段人生過程:

三十而立,

四十而不惑,

五十而知天命,

六十而耳順,

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。

可見人一生的過程,雖然帶著過去而來,但是每一個階段又超越了前一階段,覺昨非而今是,而更超越了自己,因此要勇於打破昨日的「是」與「認為」。

思想也是時代的產物,什麼時代會有什麼時代的思想,而有些思想卻可影響後世千千萬萬年,『春秋』恆在,是因為春秋就是『人性』,春秋說的是「亂世」,也是人性裡很深層的『不堪』,君王的人性與百姓的人性都一樣,並沒有誰比較高明,『春秋』將這些不堪赤裸裸的呈現,這是一種傾「否」(易經其中ㄧ卦)的勇氣,千古以來多少人做得到?

『春秋』警惕我們「撥亂反正」,在亂世中有時是不能正面教化的,亂到了極限自然而然痛改全非,否則你也叫醒不了這樣的人。

就像「大過」時期必須有非常的手段,九五爻辭:枯楊生華,老婦得其士夫,無咎無譽。做完了還要沒有任何得與失或悔與譽的感覺。因此不管學佛、參禪、做禮拜或上教堂,  在家禪定、打坐、唸阿彌陀佛,若不實踐、不跟人在一起,那個叫呆子!長不出智慧的。

菩薩不也一無所住,行於佈施嗎?『繫辭傳』也說『雲行雨施,天下平也』,雲行雨施就是利益眾生之事,所以菩薩又稱「覺有情」,佛在世時也是從有情眾生開始起步的(釋迦摩尼佛與耶蘇都曾是眾生之一),到最後成就「大畜」的『何天之衢,亨』了!

  • 1.png8.png7.png7.png4.png0.png9.png
  • 今天到訪人數 : 98
Top
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,本網站使用cookies。若您繼續瀏覽網頁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。 More details…